区块链助力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针对商业活动提供的融资、风险缓释手段及技术组合金融服务模式,涵盖范围广泛的产品、项目及解决方案,主要用以支持商业供应链从采购到支付的端至端的贸易、资金及物流全流程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
痛点分析

目前大规模实质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依然面临着诸多困扰。

1、信用多级传导受阻。

受制于企业信誉和传统金融风控要求,大多数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自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主要还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一级上下游,而真正能面向二级、三级直至N级的上下游企业,并能以核心企业的真实贸易链路为信用背书,开展融资业务的少之又少。在现有业务操作下,经常会面临核心企业或者关键企业不主动、不愿意配合确权的情况。究其原因,核心企业和N级企业之间往往不存在直接的贸易关系,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没有意愿配合;且存在确权频度高、线下操作烦琐、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因而产业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无法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和贸易流信息来解决自身的融资难题,核心企业信用“浇灌”也仅到一级上下游企业。区块链具有的分布式账本、透明可追溯、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等特性,成为解决信用拆解、实现信用多级传导的技术应用的探索方向。

2、贸易真实性难以证实

供应链金融是以真实的贸易往来为依托开展融资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验证手段和多维度的风控数据来源,导致金融机构难以知晓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而人工核验成本居高不下,造成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鸿沟。近年来,老哥俱乐部间串谋、勾兑虚假贸易的骗贷新闻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供应链金融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区块链的多方维护同一账本、自带时间戳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开始被业内人士尝试用来构筑多维可信数据源,保证交易信息的可验证。

3、产业链多方信息相互割裂、无法共享。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环节、企业类型、参与主体等较为复杂多元,供应链各参与方的信息数据孤岛没有有效打通,面临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货流难以匹配等问题,未能形成整体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效应,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难以根治。


解决方案

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区块链有望从以金融应用为主的2.0时代向经济社会多领域、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3.0时代迈进,形成一批“产业区块链”项目。带有智能合约技术的新生态系统将被整合到在现有行业中,新型的商业模式将会不断涌现,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増效。

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在疫情防控、慈善捐赠、物资流转以及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为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数据化支撑,为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提供决策辅助,有效解决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流程和暗箱操作问题,落地区块链金融应用助力中小企业増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未来,借助区块链技术有利于解决实体经济多个领域的痛点难点,一是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二是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协作问题,三是解决数据产生、确权、交换问题,四是解决安全生产防拽改、强监管的问题。

发挥先进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核心企业、互联网平台等输出区块链技术平台、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平台化业务、企业自金融服务等,在开展业务合作的同时,从战略协同的更高层面创造性地支持和服务核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价值链和生态圈。

利用区块链技术服务于供应链金融,解决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金融机构投资、贷款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信息,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同时,“上链”后的数据能显著提升实体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通过综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向供应链企业输出整体金融服务,包括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能力,帮助供应链企业扩大销售,提升产业链运转效率。

供应链中涉及的亿万中小型企业,正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相比大型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在今年受到疫情冲击更大,因此,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六保”任务重要内容,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也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

功能清单

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其商业本质是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的趋势下为企业提供以下服务方案:

(1)解决上下游信息不对称;

(2)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产品周转率、资金使用效率);

(3)降低成本(采购、储存、物流);

用四个字来形容供应链行业的价值就是:降本增效。